第二,中国的金融改革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市场化改革道路,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体会。
二是还没有利润的新公司也能申请上市,这对于像亚马逊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十分关键,扶植新秀,让他们致力于增长事业,而不是忙于短期盈利。上市门槛的后果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有上市门槛,怎么不完全放开呢? 这就涉及到许多监管逻辑了。
幸好还有美国股市、香港联交所对国内创业者开放,它们的上市门槛低,程序也透明,尤其是纳斯达克股市从一开始就是要打破纽约证交所的精英俱乐部属性,让草根创业者也有机会实现财富梦。这点从一开始就把纳斯达克跟新技术、新时代联在一起,这个公众形象至今未改,为之后成为高科技公司上市的大本营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纳斯达克改变了股市只对精英公司开放的历史,现在草根创业企业也能加入。正如以前谈到,在上市公司和外部投资者之间,总是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信任鸿沟,所以,各国证券交易所和监管法律法规都对公司上市设立门槛,愿望当然是通过把一些不成气候的小公司排斥在外以保护投资者。现实中的贫富差距是由一个个具体政策决策的后果日积月累而成的。
而纳斯达克于1971年成立时,立意就不同,一是只用计算机联网做电子交易,没有像纽约证交所、美国证交所那样的物理交易大厅,放弃手工运作比如,公司注册资金底线要求越高、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的处罚越轻、房地产靠行政手段去库存越多,等等,贫富差距就会扩大越多。在弗里德曼看来,如果放开价格,仅是部分商品会涨价,在最初几天,人们可能会感到痛苦,但很快会发现价格并不一定会轮番上涨。
正如货币数量理论所预期的那样,顺差创造的货币使得分工得以深化。所谓去杠杆,并非简单的缩表、减债,相比之下,增加现金流收入是一种更为无害的积极去杠杆。所谓信任的成本,就是当商品需要跨时间分工和空间交易时(非即时交换),交易双方为确保兑现承诺所支付的成本。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之所以具有比其他国家更显著的资本市场特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房地产市场没有财产税。
中国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迅速提高,市场给予城市土地及附着其上的住房很高的估值。也正是在货币大潮的拍击下,以苏联为代表的集体主义文明开始坍塌。
只要解禁时间足够长,空间套利的可能就变得很小。到了1834年,杰克逊还清了所有的国债。那么当货币增加边际上商品生产者的货币成本下降到3元时,社会净财富就会从原来的11元增加到29元(图3)。李嘉图和米塞斯在经济学的很多方面互不兼容甚至完全对立,但在货币问题上却完全一致。
怎样获得足够的货币,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增长问题就转变为用什么模式展开分工的问题。结果就是超级的通货膨胀。2013年以后,源于土地的资本市场已经超越债券、股票等市场成为中国最主要的信用来源。
七、多重贴现率设计 理论上讲格雷欣效应下的虚拟和实体、创新和制造只能二选一。他的金融政策非常简单,尽快还清国债,关闭美国第二银行。
表面上看,美苏争霸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间孰优孰劣的判决性试验,背后却是货币制度变迁的结果。这个政策还是用管理普通商品的办法调控房地产市场,而没有意识到,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实质上是一个资本市场。
中国经济的货币渗透率远超当年的美国,一旦房地产市场崩盘导致信用萎缩,面对的冲击必定比当年的美国更大。而通货膨胀则是在锚商品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改变纸币与锚商品的记账比值(每个人钱包或银行里的钱都在一夜之间增加三倍),才会导致米塞斯所说的稀释购买力——所有商品用纸币标记的价格同步上升。2015年12月31日,东莞政府以楼面地价1820元/平方米的超低成本,向华为提供可以建设总建筑面积约41.43万平方米的住宅用地。但也正是以贸易顺差为手段获取货币进而增强国内分工水平的增长模式,诱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如果劳动力回不到自给自足的分工体系,就会出现大规模失业。其效果同明朝白银输入导致的经济繁荣几乎完全一样(图9)。
贷款生成货币机制使中国第一次结束了资本不足的历史,摆脱了货币生成对储蓄和外贸的依赖。去杠杆将会导致货币数量减少(通货紧缩),抑制低回报或高风险的商业活动卷入市场化分工。
任何一个轮子出问题,市场都会跑偏。在这个例子里,假设货币的边际成本是7元,收益10元商品获得净收益3元,收益9元的商品净收益2元,收益8元的商品净收益1元,加上充作货币7元的商品(净收益为零),货币作为一种供不应求的商品,只能满足三个产品4组交易,其余商品则由于是用货币后净收益为负,而无法进入货币分工。
如果 土地财政改革不能提供一个替代机制,摧毁土地财政就是在摧毁中国经济本身,极端一点讲,就是在自毁长城。问题是,为什么以前中国不能走重商主义的道路?为什么以前曾经导致世界大战的重商主义,今天却可以吸收中国如此规模的出口?其中的关键,就在于1970—198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使得世界的主导货币模式从商品货币(金本位)转向信用货币(债务本位)。
正是这一条规定,为中国最主要的信用之源——土地,提供了基础性的法源。在土地财政下,土地不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未来的收益。发行的票据从原来的4832万美元增加到1.492亿美元,发放的贷款更是从1.37亿美元增加到5.251亿美元。但实践却证明,主流货币理论的预期是完全错误的,在商品货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货币只能通过发行纸币解决,其结果毫无悬念地导致了巨大的通货膨胀。
信用货币全面取代商品货币,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竞争规则——在新的经济竞争中,谁能创造更多的信用,决定了谁能主导市场。今天,中国之所以可以不惧与美国展开贸易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通过贷款创造货币重新获得了货币主权。
罗斯巴德在解释米塞斯的货币起源论时提出:我们可以一直向前推到古代某个时刻,当时,充当货币的实物还不是货币,而仅仅是一种有其自身用途的交换物品,也就是说,当时,人们之所以需要充当货币的商品(比如黄金或白银),仅仅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可供消费、可以直接使用的物品。在这样的时代,集体主义文明是社会分工的主要形式。
每种商品参与市场分工带来的收益分别是10元、9元、8元……1元。如果每个人钱包或银行里的钱都在一夜之间增加三倍,社会不会有一点点改进。
由于纸与其多数商品价值落差巨大,几乎购买任何商品,都需要极大比例的纸来对应(以至于搬运纸币的成本都会超过纸币本身的价值)。1832年仅联邦土地总署(general land office)收入就已经多达250万美元,到1836年更是暴增到2500万元美元(同年联邦总收入也不过5080万美元)。如果用M表示市场,Q表示交易的规模,V表示交易的种类,表示交易规模带来的货币需求,表示交易种类带来的货币需求。消极的去杠杆是缩表、还债,积极的去杠杆则是增加现金流。
可以说98房改,是土地财政制度完成的关键一步,空间的城市化基本完成。目前,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
贷款创造货币开始取代顺差创造货币。如果希望抑制经济过热,就可以减少商品房和保障房供地的比例。
本人为文中的观点负责。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唯一不依赖外部资本输入的大国(图13)。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